疾病监测


疫情快报

  • 2025年4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简介

    <正>~~

    2025年05期 v.40 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2025年4月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概要

    <正>2025年4月(2025年4月1日00:00至4月30日24:00),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866 477例,死亡2 139例。与3月相比,报告发病数下降10.8%,死亡数增加2例。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457 090例,死亡2 138例。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外,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和淋病,合计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4.4%。

    2025年05期 v.40 552-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 2025年4月全球传染病疫情研判分析

    韩辉;伍波;周奇;李政良;

    2025年4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73种,涉及236个国家和地区。除流行性感冒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6个)、猴痘(132个)、登革热(36个)、麻疹(26个)和霍乱(18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人感染H5N1禽流感(48.30%)、黄热病(40.10%)、中东呼吸综合征(36.00%)、埃博拉病毒病(28.60%)和拉沙热(19.10%)。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黄热病、猴痘和登革热。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登革热、猴痘、脊髓灰质炎和中东呼吸综合征;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拉沙热、猴痘、疟疾、登革热和脊髓灰质炎;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黄热病、登革热、猴痘和麻疹;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和麻疹。

    2025年05期 v.40 55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风险评估

  • 2025年5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吴生根;笃梦雪;秦颖;陈操;刘凤凤;冀天娇;刘晓雪;任倩;涂宏;任瑞琦;施国庆;涂文校;向妮娟;

    目的 评估2025年5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2025年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较4月增多,仍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已连续11周回升,病毒监测显示近期流行株无明显变化,预计我国本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近期将达峰,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5月开始,全国进入伊蚊活跃高峰期,输入病例引发本地续发传播风险高。全球多国出现麻疹疫情明显上升,国内麻疹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去年同期,需警惕输入病例导致本土传播及免疫薄弱地区疫情传播风险。目前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预计5月病例数将呈增多趋势,南方省份疫情上升早于北方省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已进入发病高峰期,存在出现聚集性疫情的风险。2025年4月全国报告10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均为散发,仍主要通过暴露于禽类或禽类环境而感染。猴痘病毒Ⅱb亚分支疫情仍然保持低水平波动态势,同时存在猴痘病毒Ⅰ分支病例输入及本地续发传播风险。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麻疹、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感染禽流感、猴痘等予以关注。

    2025年05期 v.40 557-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 2025年4月全球传染病事件风险评估

    冯玉婷;庞明樊;纪瀚然;房元圣;孙雅婷;杨昕娉;武洁雯;赵青;滕岱君;孙静;戚晓鹏;

    目的 对2025年4月中国境外发生的全球传染病事件进行监测,并评估对我国的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方法 运用多种来源的互联网开源情报信息,对重点关注传染病开展基于事件的监测,并采用风险矩阵法,从传播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个维度,整合疾病、国家和事件特异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开展评估。结果 2025年4月监测到16种重点关注传染病在全球35个国家形成突发事件或暴发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面,高风险事件4个,中风险事件27个;海外旅行风险方面,高风险事件10个,中风险事件32个。结论 建议重点关注重点关注亚洲的登革热疫情,留尼汪岛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布基纳法索的寨卡病毒病可能带来的输入风险。海外旅行风险方面,建议出国旅行者重点关注北美洲和亚洲的登革热疫情,乌干达的猴痘疫情,肯尼亚和缅甸的霍乱疫情,毛里求斯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布基纳法索的寨卡病毒病。相较2025年3月,2025年4月还需一般关注萨摩亚、哥伦比亚、也门和老挝的登革热疫情,菲律宾的猴痘疫情,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黄热病疫情,刚果(金)和也门的霍乱疫情,埃塞俄比亚的脊髓灰质炎,塞内加尔的裂谷热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

    2025年05期 v.40 56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读者·作者·编者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简介

    <正>《疾病监测》杂志已从2019年1月起在文章首页添加开放科学标识码(OSID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一个与业界同行专家学术交流的途径,并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以提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诚信。是本刊录用发表论文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您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请高度重视。OSID开放科学计划,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一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研诚信的计划。通过OSID作者可以使用电脑或手机上传简短的语音、视频、文字介绍,更加立体化地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弥补纸刊载体的局限性,也可与本专业其他研究人员互动、交流,提升论文的阅读量、下载量和引用率,扩大论文和作者的影响力,同时,让科研过程可追溯,提升了研究成果的诚信质量。

    2025年05期 v.40 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 关于创新点和学术评论句的要求与说明

    <正>本刊要求论文在正文中要阐明研究的创新性,明确撰写论文的创新点;同时,也倡导明确撰写学术评论句,以体现论文对学术传承和创新的贡献。举例说明如下:创新点:指论文独创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知识,其知识形态有事实、问题、数据、概念、原理、假设、方法、技巧、理念、观念、观点、思想、理论体系、学说。创新点是作者对自己创新成果进行高度提炼的语句。通常包含1~3个要素,即创新成果、创新背景及其意义。作者可经CNKI或Pubmed数据库检索后概括说明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贡献。

    2025年05期 v.40 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本刊常用缩略语

    <正>为精简文字,使文章读起来简练易懂,现将本刊常用的所熟知的专业名词缩略语公布如下: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PBS磷酸盐缓冲溶液OR比值比CI置信区间RR相对危险度A值吸光度值P_n第n位百分数GPS全球定位系统C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GIS地理信息系统EDTA乙二胺四乙酸AIDS艾滋病MSM男男性行为者STD性传播疾病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

    2025年05期 v.40 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传染病监测

  • 2000-2023年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分析

    陈文诗;陈清;

    目的 分析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2000—202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情况,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数据来源自澳门卫生局的强制性申报疾病统计资料,计算发病率、构成比、定基比、环比及年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并按传播途径分为6大类传染病。结果 澳门2000—2023年共申报172 480例传染病个案;粗发病率中位数为837.10/10万,2023年较2000年上升12.86倍,其中2023年有较大的升幅(上升306.19%),2020年度有较大的跌幅(下降74.88%);申报个案以<15岁男性为主(占38.10%)。以经空气或飞沫(占65.26%)及经食物或饮用水(占31.76%)传播的传染病为主,其中分别以流行性感冒和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澳门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呈增多趋势,2023年出现较前一年大幅增加的情况。应针对较高风险的人群及常见传染病,加强健康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等措施,亦应适度增加人力资源应对,以提升市民的健康水平。

    2025年05期 v.40 56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1K]
  • 2015-2023年重庆市渝北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分析

    杨晓春;杨森评;

    目的 分析重庆市渝北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Joinpoint回归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重庆市渝北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3年重庆市渝北区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9 45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0.68/10万。报告发病人群主要为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时间以冬春季为主;渝北区龙溪街道、人和街道和鸳鸯街道为高发街道。发病率趋势分析显示,渝北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率以2017年为转折点分成2个区段,其中2015—2017年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17.94%[95%置信区间(CI):0.33%~37.84%],2017—2023年呈下降趋势,APC为-6.86%(95%CI:-15.17%~-3.96%);按照年龄分组分析显示,7~<1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为11.22%(95%CI:5.51%~19.72%),10~<65和>6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27%(95%CI:-6.45%~-1.96%)和-10.68%(95%CI:-17.87%~-2.98%)。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5—2023年渝北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聚集区增多,空间依赖性不断增强,高-高聚集区域逐渐由龙山街道和龙溪街道向礼嘉街道和悦来街道方向偏移。结论 2015—2023年渝北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作为感染性腹泻病的重点防控区域,应结合该疾病季节性高发,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控制该疾病的传播与流行。

    2025年05期 v.40 574-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9K]

病原学监测

  • 2021年北京市某医院5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肺部感染病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刘婷婷;吴亮;顾志霞;宋川;张媛媛;赵红心;王玺;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不同免疫水平状态下的病原谱特征,为HIV人群精准诊治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50例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分析其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出33种细菌(检出最高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种真菌(检出最高为耶氏肺孢子菌)和5种DNA病毒(检出最高为人巨细胞病毒)。HIV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谱与CD4~+T细胞数量呈相关性(Mantel检验,r>0.20,P<0.05),CD4~+T细胞计数≥350细胞/μL时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350细胞/μL>CD4~+T细胞计数≥200细胞/μL时主要检出肺孢子菌等,而在CD4~+T细胞计数<200细胞/μL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结论 在不同免疫状态下,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有所不同。本研究结果为了解HIV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谱特征及免疫状态对病原检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强调了病原学诊断在临床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2025年05期 v.40 581-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8K]

实验研究

  • 乙硫异烟胺作用下耻垢分枝杆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王蔚;李马超;薄相龙;刘海灿;杭昊;赵秀芹;万康林;赵丽丽;

    目的 分析乙硫异烟胺(ETH)作用下耻垢分枝杆菌mc~2155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与ETH作用机制相关的基因。方法 微孔板肉汤稀释法测定mc~2155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1/4 MIC ETH处理的mc~2155菌株作为药物处理组,无ETH处理的菌株作为对照组,提取细菌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随机选取9个DEGs,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TH处理组共有527个DEGs,其中有174个基因表达上调,353个基因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涉及腺嘌呤核苷三磷酸酶活性、水解酶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分子功能,以及跨膜运输、定位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集中在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不同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双组分系统等通路。DEGs的RT-q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差异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乙硫异烟胺能显著影响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的表达,涉及多个功能基因和代谢通路,具体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5年05期 v.40 58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8K]
  • 病例来源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特征与Ⅵ型分泌系统功能研究

    韩雨;王堃锟;苏雅丽;张凤伟;段然;李晓瑞;肖悦;逄波;梁未丽;

    目的 分析13株病例来源霍乱弧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功能表达与毒力因子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菌株的序列型(ST)分型、弧菌致病岛、CTXΦ与T6SS组成。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菌竞争实验检测T6SS功能活性及其介导的种间或种内竞争。结果 13株病例来源霍乱弧菌,均为O1/O139血清群,其中5株携带ctx B10,为产毒株,8株为非产毒株。13株菌共包括3种ST,ST75型(8株)、ST173型(3株)和ST1481型(2株)。不同ST型菌株具有不同的毒力岛与T6SS效应蛋白模块特征:ST75型菌株均含有弧菌致病岛1(VPI-1)和弧菌致病岛2(VPI-2),T6SS为A_1A_1A_1型;ST173型菌株仅含有VPI-1,T6SS为C_1A_2A_1型;ST1481型菌株不含VPI毒力岛,T6SS为C_7A_2H_3型。T6SS功能方面,除1株菌表达但不分泌Hcp外,其余均可正常表达并分泌Hcp,并介导霍乱弧菌对大肠埃希菌的杀伤作用。所有菌株T6SS启动子的SNP45位点均为T。结论 13株病例来源霍乱弧菌,除1株T6SS失活外,其余菌株T6SS呈组成性表达,介导菌间竞争作用,赋予宿主更强的生态位竞争优势。ST75型菌株T6SS效应蛋白模块为A_1A_1A_1亚型,能够与第七次大流行El Tor型菌株(7PET)共存,这可能是ST75型霍乱弧菌近年来检出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2025年05期 v.40 594-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3K]
  • 粪拟杆菌IM01抗哮喘功能临床前研究

    杨涛;何思芹;何雨佳;米洁兰;黄元铭;宋利琼;肖玉春;任志鸿;

    目的 利用优化的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体内评价一株粪拟杆菌IM01的抗哮喘功能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对比不同激发方式优化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的效果。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溶液、OVA模型组和IM01干预组。IM01干预组经口给予1×10~9菌落形成单位/只IM01活菌,连续21 d,第22天采集肺部组织。检测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及肺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水平,并进行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粪便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OVA雾化激发方式建模更优;口服IM01显著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gE及肺部IL-4、IL-5、IL-13水平,减轻肺病理炎性细胞浸润;IM01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高有益菌/降低有害菌丰度)。结论 IM01经口干预可缓解哮喘小鼠肺部炎症及病理损伤,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

    2025年05期 v.40 601-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0K]
  • 土壤样本中炭疽芽孢杆菌检测的免疫磁珠富集前处理研究

    张益铜;徐健皓;袁兵;王妍;王景林;袁媛;

    目的 建立基于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S)的土壤样本中炭疽芽孢杆菌的快速富集方法。方法 培养炭疽疫苗株芽孢并制备兔多克隆抗体与免疫磁珠(IMBs),通过菌落计数法检测不同种类IMBs对芽孢稀释液与模拟土壤样本中炭疽疫苗株芽孢的富集灵敏度;通过比较模拟土壤样品中炭疽疫苗株芽孢提取效率,确定芽孢抽提液最佳浓度与体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评价IMS技术对模拟土壤样本与炭疽芽孢阳性土壤样本中炭疽芽孢的富集与检测效果。结果 使用含0.5%Triton X-100的质量体积浓度为200g/100mL的蔗糖-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芽孢抽提液,抽提液与土壤样本悬液体积比为4∶1时,采用差速离心法对芽孢的提取效率最高;Dynabeads~(TM)抗体偶联试剂盒制备的IMBs对稀释液与模拟土壤样本中炭疽疫苗株芽孢的捕获灵敏度可达到10~2菌落形成单位(CFU)/mL;qPCR法对炭疽疫苗株芽孢杆菌染色体特异基因BA_5345检测结果表明,模拟土壤样本经IMS法处理后,IMS处理组(K+)Ct值比两个磁珠分离对照组(K-、K0)提前4~8个循环;将该方法应用于炭疽芽孢阳性土壤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IMS处理组其3个靶标基因BA_5345、pagA和capC的检测Ct值比对应的磁珠分离对照组(K-、K0)提前约5~8个循环。结论 芽孢抽提液预处理结合IMS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富集纯化土壤样本中的炭疽芽孢。该方法简单有效,可为应对炭疽疫情的快速检测与溯源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025年05期 v.40 610-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5K]

技术与方法

  • 鼠疫耶尔森菌多酶等温快速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张传宇;扎西;曹轩烨;刘祎;刘倩;李玲雯;史艳文;王宇萌;刘国宪;李伟;

    目的 建立多酶等温快速扩增(MIRA)结合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12a核酸检测方法检测鼠疫耶尔森菌,评价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评价方法对鼠疫临床患者和动物鼠疫标本的适用性。方法 选择pla和caf1两个靶基因,建立MIRA-CRISPR检测方法。其中,caf1基因位于pMT1质粒上,具有高度特异性;而针对pla基因在近缘菌中存在同源序列的问题,利用鼠疫耶尔森菌pla基因特异性核酸位点作为引物3'端的策略来保障pla基因检测鼠疫菌的特异性。通过梯度配比法对该方法进行体积比优化,采用阳性质粒模板评估方法的敏感性,使用包含了鼠疫耶尔森菌近缘菌的非鼠疫耶尔森菌DNA模板评估方法的特异性。最后通过检测6例临床确诊鼠疫患者的血液或淋巴液样本及6份自然疫源地动物肝脏样本,评价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 MIRA-CRISPR方法可在30 min内完成检测。当MIRA与CRISPR体系体积比为1∶2时,检测灵敏度达到最优,该方法对阳性质粒模板的检测限为9拷贝(caf1)和2拷贝(pla)。特异性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区分鼠疫耶尔森菌与其近缘菌株。经实际鼠疫阳性样本和阴性对照验证,所有临床样本(6/6)和动物样本(6/6)均被准确检出,展现出良好的实用性能。结论 本研究发展的MIRA-CRISPR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因此适用于人间鼠疫和动物间鼠疫的检测,尤其是在检测目标DNA含量较低的样本中具有显著优势。

    2025年05期 v.40 619-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 溶藻弧菌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于可艺;李艳君;黄振洲;付秀萍;白雪梅;王多春;阚飙;高鹤;

    目的 建立溶藻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以对溶藻弧菌进行克隆群分类、地域和来源分布研究与追溯。方法 收集国内外溶藻弧菌分离株并筛选出8个管家基因(atpA、dnaE、ftsZ、gyrB、mdh、purM、pyrH、tna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测序、数据库来源基因组BLASTn比对获取分离株管家基因序列。进一步评估管家基因分辨率,并根据8个管家基因序列差异定义等位基因谱和序列型(STs),随后进行STs聚类分析、最小生成树构建及管家基因串联序列最大似然法进化树构建。结果 管家基因多态性评价提示,所选管家基因具有丰富的突变位点和分辨率,在演化历程中遗传进化速率不同,可以满足MLST分析的要求。等位基因谱共定义了184种STs,分别编号ST001~ST184;共鉴定到24个克隆群(CCs),分别编号为CC1~CC24。大多数菌株呈现出零散分布的态势,菌株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分离地区、分离年代和宿主来源上尚未发现明确关联。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溶藻弧菌MLST方法可对其进行克隆群分类、地域和来源分布研究与追溯。

    2025年05期 v.40 626-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8K]

致病菌识别网耐药实验室间质量评价

  • 2021-2024年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网络实验室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刘金悦;杜小莉;胡锦瑞;陈延莹;夏连翠;闫梅英;熊衍文;李娟;祁悦;李晨星;周海健;崔志刚;

    目的 分析国家致病菌识别网2021—2024年网络实验室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评价网络实验室检测质量,为促进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质量提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1—2024年国家中心实验室向省级中心实验室和地市级网络实验室发放6株(肠杆菌科)考核菌株,各级网络实验室进行17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实验结果通过国家致病菌识别网信息系统上报。药敏试验结果判读以监测技术手册为准。使用R 4.3.2软件对不同地区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21—2024年6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值测试准确率为90.49%,敏感/中介/耐药判定准确率为97.81%。偏离值中89.36%分布在与参考值相差1个梯度中。除参考值外,阿米卡星药敏试验结果的偏离值均分布在高于参考值1个梯度范围中。阿奇霉素药敏试验结果梯度范围最大,与参考值相差低于5个梯度至高于5个梯度。QC2022_01、QC 2024_02、所有6株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准确率在不同地区实验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北地区网络实验室6株菌的药敏结果的准确率最高。结论 为提高各级网络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准确率,应进一步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方法的推广应用。不同地区实验室药敏试验的能力存在差异,应加强对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网络实验室细菌药敏试验的实验培训和技术指导。

    2025年05期 v.40 634-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综述

  • 西尼罗病毒病研究现况

    艾孜尔·阿卜杜热合曼;然衣拉·乌买尔;夏皮卡提江·艾海提;妮萨古丽·艾买提江;甫尔哈提·吾守尔;

    西尼罗病毒是一种虫媒传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由库蚊属蚊虫传播。与大多数虫媒病毒不同,西尼罗病毒具有部分或完全宿主特异性,有广泛的储存宿主,包括鸟类、马和其他哺乳动物。这种储存宿主的多样性也加大了人类感染西尼罗病毒的风险。人感染西尼罗病毒的临床特征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表现为头痛、发热、全身乏力等。但也有少数病例会进展为重症,表现出脑炎、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临床症状。本综述描述了西尼罗病毒的病原学特点及西尼罗病毒病的历史、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分析影响西尼罗病毒传播和流行的因素,以望加强我国对西尼罗病毒的研究及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

    2025年05期 v.40 640-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耐药监测

  • 2020-2023年中国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及遗传特征初步分析

    孙慧颖;樊粉霞;杜小莉;阚飙;崔志刚;闫梅英;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20—2023年我国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及遗传特征,揭示菌株间遗传进化关系及可能的流行规律。方法 对2020—2023年分离的1874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17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全部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利用ResFinder数据库进行耐药基因鉴定,并构建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系统发育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1874株鼠伤寒沙门菌对17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总耐药率为96.8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2.44%),对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2.20%和11.66%,对氯霉素、链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率高达87.14%,主要耐药谱为四环素–链霉素–氨苄西林三重耐药。共检测到耐药基因113种,覆盖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等共11类抗菌药物,其中β-内酰胺类占比最高(77.37%),且大多数耐药基因携带率逐年增加。多数种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一致性较好。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序列型(ST)34型为主(61.79%)。基于核心基因组SNPs的系统进化树表明我国鼠伤寒沙门菌主要分为3个流行谱系,不同谱系的序列ST型别及携带耐药基因情况不同。发现3起聚集,其中2起经流行病学确认为暴发,1起为未被识别的潜在暴发。另外,发现14株(0.75%)耐美罗培南菌株。结论 我国鼠伤寒沙门菌存在遗传多样性,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并表现多重耐药的ST34型为优势流行型别。耐药基因数量的逐年增加及新出现较多的碳青霉烯类耐药,提示应加强耐药监测和耐药相关风险因素调查研究,防止高耐、泛耐药克隆形成及扩散。

    2025年05期 v.40 646-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6K]
  • 基于泛基因组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表型耐药

    王瑜昊;赵俊岭;黄佳;吴鑫淼;卢昕;阚飙;李臻鹏;

    目的 建立基于全基因组特征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表型耐药的机器学习模型,发现潜在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从细菌和病毒生物信息学资源中心数据库及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抗菌素耐药性生物体国家数据库数据库收集同时有表型数据和全基因组数据的菌株。使用RGI 6.0.3软件分析菌株基因组携带的耐药基因,使用PanTa 1.0.0软件分析菌株的泛基因组,分别使用耐药基因和附属基因作为纳入特征,构建预测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耐药表型的LightGBM、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分层嵌套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特征筛选、超参数优化及模型评估,得到最优模型,使用Shapley可加性解释算法对特征的贡献进行评估。结果 经质量控制,有5 800株基因组纳入模型,其中对美罗培南耐药和敏感的菌株分别有2 171和3 629株,这些菌株包含泛基因258 333个,耐药基因436个。基于耐药基因分别构建的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的拟合效果最佳。模型筛选到64种耐药基因,其曲线下面积(AUC)值、平衡准确度、召回率、特异度、精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6、87.84%、81.66%、94.02%、89.09%和89.55%。基于泛基因组构建的3种模型中,拟合效果最好的是了logistic回归。经过筛选得到了156种耐药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包括27个已证实的耐药基因和129个潜在耐药相关基因,该模型优于耐药基因构建的模型,其AUC值、平衡准确度、召回率、特异度、精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0.943、89.48%、85.16%、93.79%、89.16%和91.36%。进一步使用Shapley可加性解释算法评估了特征基因对模型的贡献。模型发现的前15个贡献最大的基因中有6个为未被证实的潜在耐药相关基因,如yojI、mobA、xerC和ynfE。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已被封装为命令行软件predMemRes(https://github.com/Wangyuhao66/predMemRes),该软件能够基于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序列快速预测菌株对美罗培南的耐药表型。结论 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用于预测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表型耐药,并发现潜在耐药相关基因。

    2025年05期 v.40 653-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公共卫生人员能力建设

  • 全球公共卫生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孙静;房元圣;武洁雯;纪瀚然;庞明樊;王立立;杨昕娉;李娜;滕岱君;孙雅婷;戚晓鹏;

    目的 构建全球公共卫生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标体系,为未来从事全球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初步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1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纳入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和0.8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和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情感能力和跨文化行为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对应的6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全球公共卫生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不仅能用于评估公共卫生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还可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项目提供内容框架。

    2025年05期 v.40 660-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

  • 2023年全国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案报告书写要素分析

    朱可怡;笃梦雪;孟玲;牛艳;杨康;郭文章;高洁;涂文校;陆步来;孔庆福;向妮娟;

    目的 分析2023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案报告的书写要素,为提高结案报告书写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突发系统)中2023年全国一般及以上级别,且已结案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结案报告,对标题、正文和落款中包含的书写要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678份结案报告。报告均有标题,字数以20~30字为主,占67.40%;标题中事件类型(99.85%)、发生地/发生场所(98.23%)、报告类型(94.99%)书写率较高,机构(11.95%)、事件级别(0.15%)书写率较低。正文中书写率较低的5个要素为“风险研判分析”(7.37%)、“密切接触者或潜在风险人群调查情况”(9.14%)、“存在问题及不足”(10.32%)、“成本效益分析”(14.60%)、“经验及教训”(23.01%);书写率较高的5个要素为“采取的处置措施”(99.41%)、“临床表现”(95.58%)、“背景信息”(95.43%)、“事件发现过程”(92.33%)、“结案情况”(87.17%)。76.99%(522/678)的报告使用统计图表展示三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展示率最高(95.40%),空间分布次之(70.69%),人群分布最低(33.52%)。98.08%(665/678)的报告有落款,日期(99.85%)、机构(98.65%)书写率较高,人员(9.62%)、联系方式(2.86%)书写率较低。结论 我国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案报告的书写要素存在缺失,需加强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制定全国结案报告书写规范,以进一步提高结案报告书写质量。

    2025年05期 v.40 66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 基于德尔菲法的中国卫生应急援外人员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滕岱君;庞明樊;王立立;陈虹;房元圣;武洁雯;纪瀚然;杨昕娉;孙静;刘慧慧;戚晓鹏;张丽杰;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中国卫生应急援外人员能力指标体系,为选拔和培养中国卫生应急援外人员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利用文献分析法构建中国卫生应急援外人员能力指标备选库,采用两轮德尔菲法对23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函询并对指标进行筛选,根据专家打分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秩和比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中国卫生应急援外人员能力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1、0.25、0.25(P<0.001),最终构建的能力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分别为预防与准备(0.43)、响应(0.30)、通用(0.19)、恢复(0.08)。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卫生应急援外人员能力指标体系,为进一步选拔和培养中国卫生应急援外人员,储备卫生应急援外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05期 v.40 671-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医院感染监测

  • 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重庆市某医院120例儿童艰难拟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腹泻临床特征分析

    夏宏;谢国荣;毛怡心;李进;黄静;孙惠惠;李霞;何磊;唐宋;

    目的 分析儿童艰难拟梭菌(CD)定植的危险因素及艰难拟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患儿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儿童CDAD的认识,为优化住院患儿分层管理,及CDAD的感染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CD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CD阳性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儿童为CD阴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CD定植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CDAD临床表现。结果 将患儿分为CDAD组(n=60)及CD定植组(n=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住院史(OR=2.13,P=0.021)、入院前3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史(OR=1.87,P=0.022)、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史(OR=2.42,P=0.011)是儿童CD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AD患儿主要携带tcdA+和tcdB+菌株(51/60,85.00%),临床表现主要以急性腹泻(41/60,68.33%)、稀水样便(25/60,41.67%)伴发热(40/60,66.67%)为主。CDAD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高于CD定植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CD定植组(P<0.05)。结论 儿童CD定植的危险因素包括入院前3个月内住院史、入院前3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史、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史;在CDAD患儿中,tcdA+tcdB+菌株占主导地位,临床表现以水样便伴发热为主,实验室检查可见CRP、WBC水平升高,ALB、HB水平下降。

    2025年05期 v.40 676-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疾病负担

  • 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特征及预测研究

    曹慧;王琰军;张爱梅;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特征及趋势,为我国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获取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信息。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估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以反映时间趋势。构建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 1990—2021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由1990年的94.14/10万上升至2021年的110.91/10万,其增幅(17.81%)和AAPC[0.49%(95%CI:0.23%~0.75%)]均高于全球水平;标化DALY率由1990年的1 771.1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1 856.51/10万,均低于同期全球水平,但其增幅(4.82%)和AAPC[0.11%(95%CI:-0.09%~0.32%)]均高于全球水平。中国与全球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及其上升速度均高于女性。1990—2021年全球男女性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均为下降趋势,而中国只有女性呈现一定下降趋势,男性仍明显上升。缺血性心脏病的负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未来15年,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1990—2021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从低于全球水平升至明显高于全球,且上升速度超过全球。男性的疾病负担重于女性。预计未来15年中国和全球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将下降。鉴于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仍较严重,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相关部门应持续制定和优化防控措施,尤其是针对男性人群,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大幅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

    2025年05期 v.40 682-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1K]

海外动态

  • 2024年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关于≥50岁成年人接种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更新建议

    龚震宇;龚训良;

    2024年10月之前,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所有≥65岁的成年人以及19~64岁有肺炎球菌疾病风险但未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或疫苗接种史不详的人接种PCV。可以选择单独接种20价PCV(PCV20)或21价PCV(PCV21)疫苗;或者先接种15价PCV(PCV15),然后,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对已经接种13价PCV(PCV13)的人群建议接种PCV20或者PCV21。ACIP肺炎球菌疫苗工作组采用从“证据到建议”框架来发布包括50~64岁成年人在内、基于年龄的PCV接种建议。2024年10月23日,ACIP首次建议所有≥50岁未接种PCV疫苗的成人接种单剂PCV。对19~49岁有发病风险的成年人和已接种PCV13成年人的PCV建议没有变化。更新、补充的基于年龄的建议有望加强50~64岁成年人肺炎球菌疾病预防,尤其针对发病率较高人群。本报告总结了这些建议所考虑的证据,更新了PCV接种指导。

    2025年05期 v.40 689-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